北京时间4月13日凌晨,阅历了整整一周的漫长谈判之后,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之间的联合减产协议,终于尘埃落定。 依据欧佩克布告,欧佩克+(包含原有欧佩克国家和俄罗斯)将自2020年5月1日起减产970万桶/日;自2020年7月1日至12月减产770万桶/日;自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减产580万桶/日。 值得一提的是,这是欧佩克这一安排建立以来,减产幅度最大、持续时间最长、涉及国家规模最广的一次减产协议。但是,在这一协议发布之后,商场并没有给予十分积极的反馈。 毫无疑问,作为在新冠疫情中率先康复的我国,面对波谲云诡的原油商场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操作空间。 全球原油生产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竞赛焦点将在亚洲商场,特别是在我国商场。在沙特发布官价之后,中东各个首要出口国都将发布其价格。上述石油央企人士表明,我国将成为竞赛的焦点。 对比全球各个首要经济体,我国的需求康复就显得一枝独秀:欧洲炼厂每日加工量大幅减少超过200万桶,美国的炼厂平均加工量仅维持在70%左右。随着后续油价或许的缓慢上升,关于我国炼厂来说将会是巨大的利好。 炼厂最舒服的时分,便是油价缓慢上升的时分。上述央企人士表明,加工此前低价购买的原油,销售随着价格逐渐上涨的成品油,这将会给炼厂带来十分丰盛的利润。 但是,我国在这一轮原油商场动摇中,依然有着不小的挑战。 今年是国家二期战略储藏库的收官之年,三期建设还未正式投运,预计全年没有较大的储藏增长,我国的储能设备利用率从上一年年末的72%左右跳升至今年一二月份的83%,全年预计保持在90%以上。 这就意味着,我国需求经过调整储藏,以在低油价周期内购买足够多的原油,下降全行业的生产资料成本,这关于我国的原油储藏管理部门来说,将会是一个挑战。